黄梅房信网
您当前位置:黄梅房信网>黄梅楼市>楼市快讯

房产市场存在大量矛盾 不深化改革房产困境无解

2013年05月16日 15:51     小编:蔡蔡     证券时报网|0     点击:1918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  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本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扫描到手机

  房地产市场存在的大量矛盾现象明显是反逻辑的,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与市场伦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房地产市场是中国社会变化直接、明显的领域之一。但是,它也是令人纠结的环节之一。可以说,中国民众在享受房地产繁荣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难耐的窘境。

  房地产市场汇集着许多自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许多城市有大量新房空置;另一方面,这些地方似乎总处在吃不饱的饥渴状态。一方面,富有之人房产价值连城;另一方面,许多人头无片瓦,流离失所。一方面,民众抱怨房价高企;另一方面,高价并没有弱化他们购买的急迫性。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与促进;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其支柱地位会威胁经济平衡,拖累协调发展。一方面,我们对高房价耿耿于怀;另一方面,我们又不断制造出无数新地王。一方面,我们看到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意志与决心;另一方面,我们也无法回避“十调九空”的现实尴尬。

  这些矛盾的现象明显是反逻辑的,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与市场伦理。然而,这样的现象居然大面积、长时间存在,甚至成了房地产市场的常态,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我国房地产市场起源于改革开放,是市场经济催生了房地产市场,其标志性事件是1998年推出的房地产商品化改革,终结了长期存在的福利分房制度。应该肯定的是,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成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不过,必须承认,在推进房地产市场化过程中,决策层对其前景估计不足,对其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甚至一度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是酿成如今局面的根本原因。不需追溯房地产市场漫长的演绎路径与其中的琐碎细节,这些欠缺与不足在近十年来的房地产调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十年来,房地产调控的基本套路就是以控制价格为指针从而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衡。而达致这种平衡的基本手段就是提高首付、提高房贷利率、户籍限购等。这些举措的基本诉求不是满足需求,而是限制需求,或者说是寄希望于一些人放弃需求而达致房地产市场的均衡。很明显,这是一种虚假均衡、一种不可持续的均衡。

  相对于改革开放前的凋敝的房地产业,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得益于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城市化后备大军为房地产市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注定了房地产市场必将承载着巨大的经济功能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但是,房地产市场在发育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太多的曲折与不幸。

  土地拍卖走出了市场化高效配置土地资源的新路,但是,难以驾驭的地王也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土地价格之所以高企,供不应求是关键,但土地财政才是背后的元凶。土地财政之所以出街,原因在于政府庞大的财政支出。而财政支出居高不下,一方面缘于财政供养队伍庞大,另一方面缘于政府经济职能过盛。而这又与政府职能转变缓慢与拖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体制改革不到位,一方面放纵了对权力的监管,另一方面又约束了市场活力。这些一方面衍生了贪腐,另一方面堵塞了民众的致富门路。于是,出现了大量房产空置与三代人竭尽全力也无力供房的矛盾现象。

  假如贫富差距不像现在这样大,房地产市场的矛盾不会像现在这样尖锐;假如投资渠道多样化,房屋的空置不会像现在这么多;假如从一开始就加大廉租房建设,高房价也不至于引得民怨沸腾;假如我们放开房地产市场,加大房地产投资,民众对房地产供求关系的紧张与焦虑不会像现在这样急迫……

  这一系列假如颇有马后炮的意味,但揭示了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与深刻性。这等于说,如果不从速解决深层矛盾,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困境是无解的。

分享到:
获取优惠